中国排球协会 >  排球制胜规律之见解

排球制胜规律之见解

2019-10-25 中国排协

  排球作为一项隔网集体对抗项目,其进攻与防守、网上技术与后排技术,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防守是进攻的基础;进攻是防守的继续,也是防守的目的。只有防守(接球)成功,进攻才能实现;只有进攻有效,一切防守努力才有意义。进攻与防守,网上技术与后排技术,好比人的左腿与右腿,也犹如核弹头与载运火箭,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谁能说孰轻孰重?哪个是重点或非重点?如果作为训练过程的计划安排,进攻或防守,可以有抓某一重点的先后之分;攻强守弱或守强攻弱的队,为补短板,可以在训练上有所侧重。但若作为现代排球发展方向的制胜规律,两者必须等量齐观,没有什么重点与非重点之别。国际排坛专家的“VHP”(快速多变、网上实力、技术全面)三角形理论,也强调要均衡发展。任何片面强调一方而偏废另一方,都不可取。

  从技术层面上看,本届世界杯中国女排的优势,绝非只是扣球与拦网。南京一位球迷在我女排夺冠后对我说:这次中国女排一传稳定,防守起球,二传得力,比过去大有进步,保证了进攻充分发挥。妙哉!外行人说内行话,一语破的,值得点赞。不难设想,倘若一传不稳,防守乱飞,二传走火,如何实现所谓的“攻势排球”?

  2010-10-26和12-13日,我在《中国排球官网》发表了两篇“攻防全面 彰显特点 才是中国队崛起之途”文章。指出当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日本队分别战胜奥运会冠军巴西队和世界杯冠军意大利队不能只看到日本队扣球得分的结果,忽略其出类拔萃后排技术的支撑作用的全过程;也不能只看到当时中国队扣球得分低下,忽视神勇王一梅和睿智李娟等队员进攻能力的发挥,受到本队疲软后排技术的严重制约。单纯以扣球拦网技术的得失论英雄,无视后排技术的基础功能,只看“网上”,不看“地上”,是很难对事物做出正确判断的。

  人们记忆犹新,在那个时期,中国女排曾不止一次输给日本队和泰国队,难道是我们的身高、扣球水平或“攻势排球”不如对手吗?业内人士对此应当了如指掌,心知肚明。我们不能输球败因不清醒,赢球缘由又不明白。

  “攻势排球”是个伪命题,这个提法本身就缺乏科学性和逻辑性。任何排球比赛,有进攻,必有防守,有防守,才有进攻。比赛没有单纯的“攻势排球”或“守势排球”。我们要大力提倡与践行的是,技术全面提高,攻防协调发展,这是遵循排球运动训练规律的根本。

  中国几代排球人,历经艰苦创业,奋勇拼搏,不遗余力地研究与探索既顺应当代世界排球发展趋势,又适合中国人特点的训练规律。并在不同的技术发展时期,都提出了适应当时认知水平的战术指导思想,或称为训练指导思想、训练理念、比赛制胜规律等。耐人寻味的是,无论是1958、1972、1978、1989和2001年等5次全国训练会议上,经过教练专家讨论、会议总结确认的指导思想(制胜规律)中的第一句文字都是:“技术全面”。“VHP”理论中的P(VHPerfection of skills),也是技术全面。这是中国几代排球人和国际排联专家们,通过实践检验而提炼出来的真知与共识。

  因此可以认为,技术全面、攻防均衡,是六人排球运动训练的永恒主题。任何“重攻轻守”或“重守轻攻”及其变种的形形色色悖论,都违反了排球训练规律,歪曲了正确发展方向,背离了比赛制胜法则,抑制了人才成长规则。

  顺便提及,2001年训练工作会提出的“制胜规律”28个字概括,应当是比较完整和到位的。当然,历史在前进,事物在发展,认识在提高,正如有识之士曾提出,这28字可以进一步完善与“浓缩”为简明易记的表述。对此我有同感,我虽亦曾有过构想“腹稿”的拟议与思考,但这需要教练专家讨论,排协高层审定,一定程序确认,个人岂敢妄言。

文/张 然